2017年8月19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梁森山在济宁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培训中演讲了《再探3D教育的学习认识模型》课题,与在座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教学仪器站长、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学校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创新实验室工作站负责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300余人分享了3D教育相关内容,共同了解与推进3D教育发展。梁主任主要通过3D教育简介、3D教育发展等来进行阐述,辅以直观的实例讲解,让大家受益匪浅。
3D教育概念简述
梁森山副研究员同多位专家综合对3D教育的研究整合出来关于3D教育的概念:3D教育以可视化的3D建模为基础,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综合应用3D影像、VR、AR、MR、3D打印等技术,完成从“创意到实现”的完整的学习与认知过程,鼓励“手脑并用”,是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字表达能力的一种创新教育。
3D建模是3D教育的基础和精髓。3D教育是3D建模、3D影像、AR、MR、VR、3D打印等3D技术、方法和思想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总和,是3D建模、3D影像、AR、MR、VR、3D打印等3D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具体应用。
同时梁森山副研究员针对3D教育的内涵(3D建模、3D影像)以及外延(VR/AR/MR/3D打印等)进行了阐述。其表示以学科模型为中心组织教学是目前比较可行、可走的重要路线,3D模型与实验室的模型一样直观,但它的优势在于它的展示更充分、交互性、知识环节,虽然好的实验室模型也可以看到内部及拆解、组装,但是内部的血管结构、动态流程等,给学生的冲击力、知识的理解方面3D模型都有着无限量的帮助。例如物理学科的电子云、生物学科的双螺旋、化学学科的元素周期表,地理学科的地形地貌等等。
如虚拟仿真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弥补现阶段中学物理实验课的不足。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课在中学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又有实验课比重低、实验器具价格昂贵、老师主导实验学生参与少等现状存在。另外,某些物理实验存在一定缺陷,如可观察性不强,现象发生较快,过程不可逆,难以深入观察,需要特殊条件或带有危险性等。虚拟仿真实验则没有这些问题,且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实验需求,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能反复观察实验细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
3D教育资源作为新兴教育资源,与传统多媒体教学资源相比,有着立体、生动、可交互性强等优点,无疑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增强学生设计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D教育发展简述
随后梁森山副研究员对我国3D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述,2013年以3D教学的典型需求为课题进行研究;2014年12月成立中国仿真学会3D教育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正式开始3D教育概念及研究的深入探索;2015年12月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云幻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3D教育研究中心;2016-2017年3D教育快速发展。梁森山副研究员表示随着3D教育的资源、装备在不断的革新,老师对3D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3D教育跟课程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3D教育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加快推进的黄金期,也是关键期。在教育教学领域,3D和VR技术的应用可以创设自然、直观的学习情境,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美好的前景。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深度思考的学习能力,使3D学科教室和3D综合教室成为学校调整教学装备和改变教学方式的优先方案之一。
以上为梁森山副研究员在济宁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培训中关于《再探3D教育的学习认识模型》课题演讲的部分简述。梁森山副研究员以概念+描述+实例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了关于3D教育相关内容,与大家共探3D教育,共推3D教育发展。同时我们推荐给大家一本书《3D教育蓝皮书-2016年3D与VR技术教育应用新进展》,是由中国仿真学会3D教育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发布,梁森山副研究员主编,针对2016年3D与VR技术教育应用新进展做了一个梳理,帮助各位对3D教育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