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教研热点反思10问答
//www.bogazkaya.com2020年11月06日 11:11教育装备网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云教育”(或狭义的“在线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突然暴发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在线教育”“云教育”的实践活动扑面而来,也使我国的教育教学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这场“大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新冠肺炎疫情临时让中国变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测试平台,在实践中检验近几十年来有关在线教学突破传统学校模式的许多理论,它将最大程度检验在线教育模式的可行性。”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如此评论。
在这一特殊时期,教育教研专业人士应该挺身而出,主动作为,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大环境下,还应该做到“停课不停研”,及时开展在线教学专题的科研攻关。同时,还要做到“停课不停师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和在线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把教研工作开展好,指导教师“在线课堂”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此,笔者试就此一阶段的教研热点或核心任务做一反思,提出自己几点浅见。
一、为什么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涵养信息技术素养?
在线教育打破了教育资源的时空界限,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具有智能化、个性化的优势,因此被业内人士寄予引发教育革命的厚望。
疫情当前,在技术的赋能下,很多教师从不敢、不愿,到现在逐渐步入正轨,开始享受网络带来的全新教育体验,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有了质的提升。可残酷的现实是,仍有不少老师的“线上课程”仅仅是从“一支粉笔、一本书”到“一个摄像头、一只话筒”的简单工具转换。
“看似应急之举,实则为教改之需,大势所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其中的战略任务之一确定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为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确保其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今年3月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
可以预见,“互联网+教育”“云教育”“在线教育”必将成为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教师作为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导和主体,自觉加强其信息素养教育,切实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水平,对学生、社会大有裨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旭东认为,未来不仅要培养、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深入思考技术革命与教育变革的关系,有效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师教育,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实现专业发展和成长。
为此,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充分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硬核内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赋能教师发展,加强自己信息技术的素养,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如何指导教师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技能?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是我国教育从业者素质、水平的一次集体出镜,更是对我国教育临危受命的一次严峻考验。在非常时期要推进如此规模宏大的线上教学,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的一次检测,也是对整个教育队伍的一次历练。
广大教师要不断增强在线教学能力,克服在线教学的技术恐慌和本领恐慌,将教学思维与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合,熟练掌握线上教学技能和媒体传播技术等,让现代教育技术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教研人员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指导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人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全面发展;应围绕在线教学平台应用、教学组织、教学设计等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在线教学平台应用”“教学视频摄制”“微课制作”等专题的切实指导,强化系统培训和技术服务与支持,帮助教师和学生同步适应网络学习方式;要指导教师学会选用适切的平台(如广受欢迎的国家和省级直播平台、慕课平台、教学资源云平台、网络研修平台等)和工具(如钉钉、微信、微师、腾讯会议、QQ、Welink、Classin、雨课堂等),以多种方式开展线上教学。
三、如何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维,重构教学逻辑?
线上网络化学习环境,交互方式不再是面对面的人际交互,驱动方式不再是教师现场组织,学习工具变为机器、平台、软件。没有教师直接连续的关注,没有同伴的行为参照,学生具有独立性,靠学习任务驱动,主要跟电脑电视打交道。在这种环境下,线上教学要重新定位,重构逻辑,转换动力。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看似教育空间的切换,但实质完全不同。如果将线上教学定位为线下教学的线上化,则是严重违背了在线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命题才是线上教学真正的应有之义。这次“停课不停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真正回归新课改目标,才是线上教学的破发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认为,现在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普遍能接受线上教学。教师要反思如何更新理念,把“教”减到最少,把“学”放到最大,强调弹性教学和自主学习。
线下课堂学习主要靠听,而线上学习主要靠看,要自己阅览、筛查信息、认知加工。在这种媒介语境之下,教师需要及时改换教学的起点、重心、路径和方法。
而在线教学要以任务和问题为驱动,以学生和资源的互动为主线。在线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学习任务,其教学机制推进的重难点在于如何管理模式多元、方法多样、形式层次丰富的教学行为,这也是对教师在线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考验。
鉴于此,在课堂这样一个特定情境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评价等课堂基本要素都将随之发生转变,并进一步革新。
教师要自觉促进自身课堂教学改革意识的转变,让自己从改革的边缘性位置逐渐向中心靠拢,为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四、线上课程设计,重点要实现哪些方面的突破?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线教育供给中的核心,也直接决定这场课堂革命的广度和深度。要结合疫情防控和学科特点共同研发专题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深度学习中关注生命与健康、个体与社会、国家与世界、人类与自然。
疫情期间,在线学习从非正式学习转换为正式学习方式。广大教师应以此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为契机,立足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的变化,打破“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启发学生自我发展、自我促进,并促进教师从知识讲授者到学生引导者与协助者的身份转换,这种角色和功能的转换,突然将学校和教师推到前台,更需要相关主体的积极跟进,及时做好学习支持服务,有效引导学生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即从正式学习的角度做好在线学习与校内教育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的中小学生已不满足于教材知识本身的学习,他们迫切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已不满足于教师单纯的讲授式教学,需要更多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为适应学生居家学习特点,中小学教师要加快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教师的角色,从过去的以教为主向帮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转变。
具体而言,线上课程设计重点可在三个方面突破:一是教学逻辑以学生和资源的互动为主线,资源制作、推送与呈现成为关键;二是教学资源要丰富有料,且须模块化、灵活组合和可自选,提供符合不同认知需求的材料;三是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教师辅助、任务驱动,教师要做好课程设计师。
五、怎样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路径,提高课程领导力?
在线教育语境下,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应引起足够重视,并拿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举措。
教师要充分利用在线教育教学平台,采用直播课程和静态课程、线上学习和混合学习、直接授课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和辅导,利用平台的分班、分组功能进行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等不同学习方式。同时,技术环境要具备功能强大的工具支撑,学习资源要持续储备、按序分类,不断整合,实时更新,并确保(监督)健康性和育人价值。
非常时期的在线教学,师生关系需要重新定位。教师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切实的努力,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注入正确价值,为新教学行动充实意义。要重新思考课程、内容、结构、课时等定义,迅速更新教育教学的意蕴内涵。诸如此一阶段的疫情防护教育、文化课程学习、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艺体教育等,都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
提高课程领导力的关键是坚持问题导向,要从以下几方面找到着力点和发力点:1.“五育”并举怎样保证;2.在线教学计划怎么制订;3.在线教学方式怎么选择和优化;4.教学内容、时间怎样安排;5.“减负”要求怎样落实,6.教师怎样提升在线教育教学效能;7.怎样发挥教师团队优势;8.怎样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9.师生交流与生生互动怎么推动与实现;10.教学质量怎么保障……
总之,教师要丰富线上教学活动,灵活安排知识讲授、情境呈现、问题互动、学生展示等环节,以交流讨论、在线抢答(点答)、生生互评、视频与实验、在线测试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提高教学影响力和课程领导力。
六、怎样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质量高效化?
在线教学是由固定时空转向跨越时空的教学样态,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在线教学方式和学生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在线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实现在线教学的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优化。
1.教师不能简单套用和照搬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而要遵循在线教学规律,发挥信息技术效能,创新在线教学模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效果的同质化。
2.根据学情,灵活精准使用线上教学的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实时直播授课,二是学生自主学习,三是“课程直播+自主学习”。
3.要突破“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重构在线教学活动的流程、方法,创新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等教学,丰富学生在线学习体验,使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
4.要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便捷性、交互性、个性化等优势,通过限时答题、弹幕讨论、电子板书、课堂作业等方式开展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度,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兴趣。建议老师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提问答疑的交互平台,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与激励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同时,可通过讨论区、答题卡、连麦、分组上台等形式,引导学生投入线上学习,活跃在线课堂气氛。
6.要加强线下的督学和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准确把握学生居家的学习状态、学习感受,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式、探究式、互助式学习,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动力。
7.要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对在线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针对线上教学反馈存在操作难度的实际,可以利用线上教学留言功能,及时收集学生的预习疑惑及课后困难,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答疑反馈要遵循全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学科特点和作业形式选择快捷方便的反馈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和后续学习。
七、怎样引导教师强化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影响人的行为。面对“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和“在线教学”“直播课堂”等教学模式的突然改变,很多教师原本平静的心理出现异动、紧张、焦急、忧虑等情绪,方寸大乱,手足无措。
为此,应指导教师及时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克服不良情绪及心理干扰与影响,冷静从容,处惊不变,展现出健康的心态和心理素质。
1.接纳疫情现实,接纳负性情绪,不自怨自艾,也不怨天尤人。
2.适度获取信息,优化应对方式。要通过官方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疫情,学习科学防控知识。
3.生活作息规律,增强心理免疫,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避免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增强免疫力。安排好生活内容,有计划地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在家办公和学习、做家务等。
4.利用兴趣爱好,自我正向激励,比如听音乐、阅读、画画、冥想、厨艺、运动……
5.尝试既往经验,激发内在力量。回想自己以往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困境或挑战,思考当时是如何成功应对的,是否有一些策略可以应用到现在。
教师在“云课堂”和直播教学的新挑战下,要准确找到教育规律,尽快完成心理定位和角色转换,以健康积极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出色完成在线教学任务。
八、怎样引导教师进行即时的身份转换与塑造?
在线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促进,自我发展。在线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重讲授轻学生学习指导的做法,适当减少网上讲授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上。
受制于升学导向的知识本位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形成了以纲(考试大纲)为纲、以本(教材)为本的做法。其突出表现是:围绕教材和教辅组织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教材和教辅材料,导致学生的思维加工原料单一、缺乏挑战性,教师很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浅层学习引向深度学习。
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习时间安排的自主性加大。故此,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的居家在线学习,即时进行自己身份的转换与重塑:1.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提供学习支持框架,并对线上学习工具、笔记方法、讨论规则、奖惩措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统一指导。2.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学习活动指导清单”,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时整理归类、查缺补漏,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形成知识结构。3.要做学生思维活动进阶的推动者,为学生设计思维活动图表,推进学生思维的可视化。4.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交流与互动,进行阶段性线上学习总结。5.要做学生学习资源的供给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清单,包括课本内容、拓展内容。6.要做学生学习过程的答疑者,随时为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九、如何引导教师提升教育资源整合能力?
课程资源建设是在线教学的核心之一。
资源共享化是线上教学的重要特点,既为教学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提供了可能,也为学习成果分享交流提供了便利,产生了协作学习、智力众筹和知识创新等诸多新的学习方式。这一特点要求线上教学以资源供给为重心,靠资源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实时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参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如何利用好这些高质量的线上课程平台及资源,每个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分发挥教学机制的能动性,在“用”中学,学中“变”,变中“胜”,抓住机遇,打好线上教学资源保障“组合拳”,让教有质量、学有收获。
可以说,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而是使用方法的改善和优质资源的精准整合,其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融合”,即要特别注意各种资源的理性选择。开放的资源虽多,对教师和学生个体而言,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如信息过载等问题同样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做减法,避免“猴子搬玉米”式的学习,否则只会浪费时间,导致学习的碎片化和重复化。
【附】
目前可资利用的优质资源包括:1.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内容包括防疫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程学习等10个板块资源);2.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教学资源包括小学一年级至普通高中三年级;3.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4推出了空中课堂《同上一堂课》(特别照顾参加中考、高考学生的需要);4.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项目资源;5.人民教育出版社向社会免费提供电子版教材和教师用书、“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库;6.“学习强国”以及一些学校和企业开放的海量直播和点播视频等优质数字资源资源;7.另外有各地课改示范视频课、学科带头人视频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均可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十、如何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情评价与反馈?
美国教学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曾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在线教学,能否黏住学生并步步深入,关键是要即时反馈。有效的在线教学,包括直播课堂,教师的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互动反馈上来,而不应该是对照PPT讲授。在线教学反馈点包括状态图标点亮、数据分析读取、过程记录标注、互动问答回应、作业提交浏览、学习目标检测等,特别是各个学生作业提交、分享情况,教师要给以分析反馈,既实现成果分享和协同构建的目的,又可引导学生深层学习和认知投入,同时起到组织教学的功能。
评价主要聚焦于收集“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度思考”的证据,收集“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证据;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家长或者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学习过程的观察,或者是口头提问、书面评语以及档案袋等形式;评价任务则应该聚焦于学生过程性的体验,评价任务可以是做手工、画画、做视频、演讲、讲故事等形式。
从线下教学到在线教学,改变的是实施工具,帮助学生提高能力素养才是终极目的。教师要及时更新评价和反馈手段,使之更加灵活、便利和丰富,这样才能真正使在线教学质量得到切实的保障。
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无论是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师的转型、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停课不停学”首先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部署。何时开始网上学习、甄选怎样的网络课程内容、如何进行优质资源整合、推送,对相关技术平台与系统进行遴选,都需要教育部门科学设计、稳步推进。
可以肯定,这次突发的疫情,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良机。这次在线教学实验产生了大量极难得的、真实可靠的数据,应该充分挖掘其价值,以推动教育进步和教学改革为检验标准和价值取向,助力专业研判和社会认知提升,探讨在线教育更新方案。我们也可以借此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作者单位:张同冰,宝鸡市岐山县高级中学;李 恒,宝鸡市金台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