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德育”: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新实践
//www.bogazkaya.com2021年02月02日 09:59教育装备网
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于2015年启动包括“三实德育”在内的“实的职业教育”实践研究,2016年形成“三实德育”实施方案,并在全校进行实践检验,之后在三峡库区和市内其他中职学校推广应用。4年多来,参与教师1700余人,受益学生4万余人,在产生显著立德树人成效的同时,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理念与缘起:
以“实”为基,以“生”为本,以“爱”育人
(一)以“实”为基
“三实德育”中的“实”是关键、是追求、是改革的基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提出,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党和国家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实用性技术技能人才。
“三实德育”就是以“实”为基,做实实在在的中职德育,做切实有效的中职德育。要做到就实避虚、做实做细、追求实效。让德育从口头上、黑板上、纸面上回到学习里、生活里、现实里,具体说就是要求真实、扎实、翔实。
(二)以“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对学校教育来说就应该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生理特征、年龄特征、现有基础实施教育,而不是教育者主观臆断,或者生搬硬套实施教育。以生为本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特别是德育。
一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包括心理认知规律、行为养成规律、人的本质规律;二要尊重学生现有基础,包括尊重学习基础、家庭基础、言行基础;三要遵循教育规律,包括生成规律、实践规律、循序渐进规律。
(三)以“爱”育人
爱是德育永恒的主题,“仁爱”“爱人”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石,德生于爱,大爱生大德,小爱累积必成大爱。因此,把爱作为“三实德育”的主题是必然的。
一是大爱育人,包括以九爱(爱国家、爱共产党、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爱寝室、爱家庭、爱自己、爱未来)为核心、以向善为指引、以立身为目的;二是明心正道,包括明事理、树情怀、正言行;三是以爱示人,包括以事示人、以行示人、以果示人。
方法与路径:
针对“三虚”问题,建“三实”体系
(一)中职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三虚
1.部分中职学校德育地位需强化,存在“虚位”不实的现象。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学生中需传承,部分学校存在“虚心”不实重技轻文现象。
3.中职德育的育人实效需增强,部分学校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虚浮”现象。
(二)解决中职德育问题的主要方法:三实
1.颐养“实心”,启航学生读书修德
一是通过“三级定读”(自主阅读、班级诵读、周会领读,定篇目、定时间、定形式)方式阅读爱自己、爱家乡、爱祖国的优秀文章,培养学生“向群”“向上”“向阳”之心,达到“明道兴邦”“明理利群”“明德修己”的目的,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通过“三级引读”(个人阅读、集体诵读、比赛赏读,篇目引导、方式引导、评价引导)方式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章,培养学生“向善”之心,达到“涵养文明”“广博心性”“升华情感”的目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是通过“三级心读”(个人自读、师傅教读、公司讲读,自读用心、教读浸心、讲读恒心)方式阅读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向实”之心,达到遵厂规厂纪、懂工匠精神、明职场礼仪的目的,发扬工匠精神。
2.推崇“实行”,引导学生实践孕德
一是通过“三优”训练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性的优美形象、优雅气质、优良口才,达到“形端气正”“文明懂礼”“言辞畅达”的目的,弥补学生在职业形象德修方面的实践差距。
二是通过“三品”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个人行为合德(有品德)、校园行为合规(有品性)、社会行为和谐(有品位)的养成固化,达到“匡正言行”“共建集体”“融入社会”的目的,弥补学生在职业行为德修方面的实践差距。
三是通过“三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达到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潜力的目的,弥补学生在发展德修方面的实践差距。
3.促进“实得”,激励学生甄鉴固德
一是通过建立“九得”评价体系,对学生报国之德、齐家之德、立身之德三个方面开展九种方式的考核评价,达到评价励德的目的,弥补学生在德修甄鉴方面的差距。
二是通过开发使用“德修手账”,对学生行为训练、自主发展、日常收获进行记录,达到自我监督、固化德行、累积聚德的目的,弥补学生在德修积累方面的差距。
三是通过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举办比赛、展示、优秀评选等活动,对学生在“实心”“实行”“实得”方面的行为、收获进行激励、表彰,达到彰显进步、引领带动、激励宏德的目的,弥补学生在德修方面的差距。
特色与创新:
建“九爱九行”体系,创“三优”训练活动
(一)系统构建了“九爱九行”体系
“三实德育”坚持以“实”为基、以“生”为本、以“爱”育人,从实心、实行、实得基本理念出发,构建了“三纵三横”的行动路径,具体为“九爱九行”体系。
“三横”包括“颐养实心”“推崇实行”和“积累实得”,“三纵”包括“于国”“于人”和“于己”。纵横交叉形成九大行动教育主题:明道兴邦、明理利群、明德修己,融入社会、共建集体、匡正言行,报国之德、齐家之德、立身之德。每个主题设计了三个教育活动,覆盖三年六学期,涉及“九爱”内容:爱国家、爱共产党、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爱寝室、爱家庭、爱自己、爱未来。
“三实德育”以实践为核心,设计了校园实践活动、个人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采用了九种形式:自主管理、行为训练、文化建设、日记手账、培育特长、生涯规划、社团活动、公益活动、调查活动。每期重复开展,反复训练,以达到“固行成习”的效果。
(二)系统开展了“三优”训练活动
“三优”是从职业形象、职业修养、职业语言三个方面提炼的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优美形象、优雅气质、优良口才,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专门训练达到与所学专业、未来从事职业、对应行业相匹配的“形端气正”“文明懂礼”“言辞畅达”的目的。
“三优”训练活动主要包括:
1.“三个一”训练活动
学生每天一次集体站军姿、一次集体端坐、一次集体跑步。站军姿、端坐一般以班为单位,集体跑步以专业系部为单位。每个项目都制定了具体的标准要求,建立了监督管理机制。
2.“三级阅读”活动
主要是三级定读、三级引读、三级心读。具体有个人读、班级读、系部读、全校读等多种方式。个人读每天至少读一篇文章,班级读每天读一次,系部读一周两次以上,全校读一周一次。
成果与影响:
育人有实效,辐射范围广
(一)育人有实效
通过“三实德育”理论体系、行动体系的构建以及系列专项活动的实施,基本形成学校德育特色,学生德育素养明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得到全面创新与提升,“三实德育”特色品牌基本树立。
育人效果突出。一是通过“实心”的奠基,“实行”的养成,学生“实得”自然而丰硕;二是从小事入手,从细节落实,化大道于无形,学生接受和认同更顺畅高效;三是尚“实”求“真”,真善美融合,符合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学生变化牢固而坚实。“三实德育”开展以来,学生对德育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学风校风明显好转。对比“三实德育”实施以前,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减少70%以上,家长好评率提高50%以上,获市级以上荣誉的优秀学生显著增加。
育人成果丰硕。学校连续5年获得全国文明风采优秀组织奖,获国家奖36个、市级奖646个,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奖项6个、市级奖项112个;学生就业率达98.2%,对口率达87.3%,稳岗率达91%。涌现出以世界旅游小姐大赛重庆选区比赛亚军曾小蓉,中职学生高校任教典型陈磊,全国朗读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李茜、邓君、张双燕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
育人经验显著。一是研究成果较多,出版专项著述一本、专项教材两本,编写专项校本教材5本,发表相关论文13篇,申报市级与国家级别课题3个。二是交流影响较大,参与教师在国家级别、省市级会议、培训作交流发言、专题讲座11次。三是获得荣誉较多,共10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和国家级别与市级多项特聘专家等荣誉。
与此同时,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其间,学校成功完成了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验收,成功申报了市级高水平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单位,连续5年获国家“文明风采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得市级先进党委荣誉。
(二)理论有建树
构建了“颐养实心”“推崇实行”和“促进实得”的“三实”德育体系。“颐养实心”强调德修认知与情感,培育学生的真实心理,重点是思政教育;“推崇实行”强调德修的意志,促进学生真实行动,重点是发展能力;“促进实得”强调德修的行动,促进学生真实的获得,重点是激潜扬长,遵循了德育的基本规律,符合中职学生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三实”的“三”,以“三生万物”的理念,意指德育的方方面面都要“实”。“三实”的“实”践行的是“三严三实”作风和传统“实学”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等思想。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教育与职业》《德育报》《江苏教育》《教育科学论坛》等报刊发表了《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的价值认知与行动策略建构》《职业教育当求实务本》《职业教育要“脱虚向实”》《践行“实学”传统的“实的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导引》等论文;出版了著述《中职“三实”德育研究与实践》。
(三)辐射范围广
本成果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在本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全市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市教育部门、教科院、评估院及高校多位领导、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市内外大型会议、讲座上作为典型案例宣讲,四川、福建、广西、山东等地部分中职学校专门邀请学校前往讲座与展示。
一是全国有50多所学校400余人次来校参观考察学习,二是到福建、山东及市内20多所学校进行了交流、讲座、展示,三是承办了两次国家级别会议、四次市级会议进行专项推广,四是在全国各类会议、培训班上进行了10多次专题发言交流,五是全国各类媒体宣传报道了500余次,六是发表文章13篇、出版著述1本。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