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育“追梦人”——记江苏省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教师朱永
//www.bogazkaya.com2021年08月20日 09:31教育装备网
从教38年,朱永在江苏省睢宁县王集镇中心小学扎下了根,也在美育田地扎了根。
38年童画育人。朱永教过的学生数以万计,辅导的画童逾2000人。他不仅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到众多乡村孩子心中,自己也由民办教师成长为省级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今年“七一”前夕,朱永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儿童画,要读懂孩子的心灵”
“李忠义把‘艺术创意栏’上的美术作品撕坏了!”听了学生的反映,朱永走进教室,看到了被撕坏的作品,还有学生李忠义的忐忑。面对满地纸片,朱永灵机一动带学生把作品全撕了,撕碎的纸片分给了每个学生。
那堂课上的是撕纸贴画,李忠义上得最专注,并拼出了一幅“七彩苹果”。那堂课,也在李忠义心里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在深圳从事服装设计工作。
顺势生成的教学智慧背后,是朱永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
1983年,因为美术特长,朱永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初上讲台,他教孩子们画人物肖像。没想到,在他看来简单易学的东西,却让不少学生抓耳挠腮。这让他意识到,会画画未必能上好美术课,更重要的是读懂孩子。
当时学校师资不足,朱永主动提出承担低年级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他要求自己既要成为一个能管好班的教师,更要成为懂孩子的人。为此,他一有时间就去听老教师的课,数学课的导入、语文课的自然过渡、体育课的趣味游戏等,都成了他教学智慧的源泉。
“儿童画,要读懂孩子的心灵。”朱永说,“教学中我天天研究孩子,研究孩子想怎么玩。跟他们一起玩,玩着玩着,他们成长了,我也成长了。”
给农村孩子一个彩色童年
20世纪80年代,睢宁县实验小学和睢城小学儿童画频频在国际国内获奖,县政府把获奖作品和小作者的照片展示在县城的大街上,这让朱永很羡慕。
此后,他一有时间就骑车去看展出的儿童画,琢磨着要给农村孩子一个彩色童年。
有了想法,朱永立刻行动起来。1986年,在他申请下,王集小学成立了睢宁乡村学校第一个美术课外兴趣小组。当时学校一无场地,二无桌椅。他就把妻子陪嫁的4床棉被撕开重新缝合,搭起了简易遮阳棚;他又卖了家里的粮食,买来旧桌凳;没有画纸颜料,他把帮别人画宣传广告奖励的材料给孩子们用……
绘画来源于生活。为打开学生的视野,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自费带学生外出写生,并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些年我们走遍了睢宁的山山水水。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睢宁变迁,记录社会进步,记录身边的美好。”朱永说。
付出总有回报。从1989年开始,他辅导的学生作品在儿童画大赛中不断获奖。2012年,他辅导学生鹿芷涵绘制的儿童画《我们爱和平》,从全球7000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由联合国主办的“艺术促进和平”儿童绘画大赛第二名,填补了中国儿童绘画作品在这一赛事中的获奖空白,也成为长期陈列在联合国大厦的4幅儿童画作品之一。
这些年,他教过的学生中有近200人考入艺术院校,有的成了大学教授,有的成了美术工作者,还有的毕业后回校任教。
“农村需要我,我就在这儿干”
“教育从来不是灌输,儿童画就是让儿童用眼睛发现美、用画笔画出美、用心灵沉淀美。”朱永说,这些年虽然条件越来越好,但自己总想着为更多农村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城里可能不缺我这样的老师,但农村需要我,孩子们也需要我,我就在这儿干。”朱永说。多年来,他带孩子外出写生从没让家长出过一分钱,也没向学校要过任何补助;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到底贴进去了多少工资,他也说不清。因业绩出色,他有多次机会到城市发展,都放弃了。
2014年,“朱永名师工作室”挂牌。7年间,他先后做了百余场美术教育教学讲座,足迹遍布睢宁城乡所有中小学。他和青年教师结对,与中年教师交友,无私地分享教学经验。近年来,他结对的教师中,有3人评上副高级职称、20余人评为中级职称,并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的乡村美术教师。
“如果没有朱老师,我不会在村小待这么久。”在王集镇中心小学工作12年的美术教师王艳说。工作日她要驱车近两小时,从徐州市区到校上课,周末她还要和同事们义务为乡村孩子辅导绘画。
“好的教育不会让人‘背井离乡’。我希望能做年轻教师前行的灯塔,引导更多的美术教师健康成长,让他们在乡村学校辛勤耕耘,收获希望。”朱永说。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