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教育装备网!登录注册新账户

//www.bogazkaya.com/www/zt/2022/ceeia/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

让科学家成为最值得追的“星”

//www.bogazkaya.com2024年06月28日 09:18教育装备网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以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集体和科学家群“星”璀璨,他们的事迹很快冲上热搜,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

  无数如李德仁、薛其坤等一样的新时代科学家,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围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基础研究力度,不畏挫折、敢于试错。他们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努力实现了众多“从0到1”和“从1到N”的突破,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达到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正是千千万万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勇攀科技创新高峰,才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勇闯“无人区”,实现了我国科技创新在世界科技之林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升,并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正引发链式变革。谁占领世界科技最前沿,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瞄定了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之魂,也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955年9月,钱学森突破重重困难,登上了归国的航船。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袁隆平曾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无数科学家孜孜以求,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着科学报国的誓言。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李德仁攻克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湖南大学陈政清院士团队让中国工程结构减振研究领跑世界。正是广大科学家坚持创新、敢为人先、勇闯科研“无人区”,我国科技事业才不断取得新突破。

  奉献是科学家精神的崇高境界,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甘坐“冷板凳”,肯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黄旭华一“潜”30年为研制核潜艇不得不亏欠亲情,黄大年“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用生命开拓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事业。面对各种物质诱惑不动心、面对功名利禄不贪心,科学家们默默奉献,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书写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精彩篇章。

  科学家也是教育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永续领先的保障。作为凝聚态物理领域的著名科学家,薛其坤不但取得了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而且培养了120多名博士生、博士后,并带着他们一起追求极致。目前,他带领的团队成员或培养的学生中,已有一人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30余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科学事业是一场又一场的接力赛跑,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就是要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唯此,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活水涌流、基业长青、“星”光永灿。

  科研创新是一条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跋涉之路,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心信念,更需要一个宽松的土壤。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同时,更要优化科研工作者成长环境,厚植未来科学家成长的沃壤。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强学风作风建设,杜绝滥发“帽子”“牌子”的情况发生,营造更加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的劳心费神,让广大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心无旁骛从事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李德仁、薛其坤等科学家们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卓越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不仅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也是激励着广大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引导青少年立志科技报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还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崇科学家的良好氛围,让科学家站“C位”,成为最值得追的星。

  (作者系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系教育装备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第84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会会刊》广告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