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乡土 办出乡村学校的特色和质量
//www.bogazkaya.com2024年06月28日 09:19教育装备网
强国必强乡村,教育强国只有实现乡村教育的“强”才能完整。前不久,教育部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明确指出,乡村教育是2024年基础教育四项重点工作之一。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强国背景下,许多乡村教育者坚守着教育初心,找寻新的生长点:利用小班化优势,“像带研究生一样教学生”;利用在地资源,让课堂走进自然;“不搞高大上,但认真踏实肯定能出成绩”,仅靠一颗排球就带领学校走上“冠军之路”……多姿多彩的乡村学校新样态正蓬勃生发。
这些乡村教育者坚守教育初心、办好乡村学校的实践为我们破解乡村教育的发展难题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从众多“小而美”的乡村学校的发展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用心做,乡村教育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不过,要把学校真的办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扎根乡村,充分了解当地村民需求,充分浸润乡土文化特色,充分思考学校解困路径,才能提高学校的内驱力,焕发生机活力。
规划引领、优化布局,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乡村教育的水平影响着未来乡村发展的面貌。在乡村学校里,农村适龄儿童找到了希望,家庭寄托了期待,整个村庄也因此充满了活力。它的布局和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新时代构建我国农村教育体系的重点内容和薄弱环节。面对这样的发展阶段和历史环境,我们要充分重视乡村学校科学布局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要注重规划引领,加强规划统筹,制定符合地区和生源实际的乡村学校发展规划、布局安排,确保人口有基础、生源有保障的村独立设置或联合设置小学,实现学生就近上学。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问题要慎之又慎,要加强评估,先建后撤,对撤并后的学生就学问题要有预案、有路径、有安排,让家长和学生放心,保障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对乡村学校布局和设置要分层分类,不搞“一刀切”,对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置,防止因为布局不科学导致学生“上学难”。
整合资源、改善环境,着力打造校园特色。校园环境是人们对一所学校最直观的感受,对师生的去留、资源的倾斜、社会的评价等,都会产生“第一印象”效应,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当下,国家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为改善办学条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千校一面”,不充分考虑因地制宜,这些投入的价值将会打折扣。因此,整合资源要充分了解和尊重每一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在校师生的具体需求,只有真实了解了缺什么,才能真正知道该整合什么。当资源逐渐完备、环境逐渐改善,乡村学校要实现长远发展,还要化外部援助为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心系乡村、胸怀天下”的特色发展道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学校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充分利用好乡村的广阔天地,积极推动地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乡村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文化传承方式,走特色化办学道路;另一方面,也要把特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培养“有能力走出大山,有情怀回报社会”的学生,真正为乡村振兴行使好学校的职能,走有质量的办学道路。
加强保障、合作共享,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师资队伍是乡村学校发展壮大的发动机,目前,一些小规模学校的师资仍不足,甚至依赖志愿者、实习生、支教老师、代课老师等,学校续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管理部门应推行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包括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训进修、轮岗特聘等,为有志向扎根乡村的教师解除后顾之忧。除了政策支持,还应重视对优秀乡村教师的表彰和激励。通过举办评优选先活动,表彰那些在乡村教育事业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传播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教育的价值,激发更多年轻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为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对于学校而言,想要长期留住老师,不仅要靠硬实力,如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休息环境,也要依赖软实力,如团结活泼的工作氛围、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公平合理的竞争模式等。同时,还要积极向外寻求教学资源的共享,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积极寻求管理部门的支持,主动为教师谋发展。
融入乡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乡村学校培养的学生和在城里读书的孩子是否具有同等竞争力?他们能拥有什么优势?这是小规模学校在“产出”问题上最直观的疑惑。乡土,是乡村学校的学生用脚丫感贴的地气,更是他们体验快乐的底气。乡土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有许多资源甚至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是许多城市家长童年最美好的回忆。融入乡土,就是让孩子们在顶天立地的环境中,感知自然的韵律、体悟生活的智慧、洞悉文化的魅力。乡土经验,不仅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在后续知识的学习中,迸发出更多与成长经历相关联的灵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乡土资源,发挥乡村学校“小而精”的优势,以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制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方案,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者系丽水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