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幼小衔接当回归习惯培养
//www.bogazkaya.com2024年07月17日 10:30教育装备网
幼小衔接是个老话题,也是新热点。据媒体报道,今年暑假期间幼小衔接招生广告满天飞,在“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等广告词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去了拼音、写字、英语等培训班。
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以幼小衔接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培训,但仍然挡不住一些家长的“热情”。校外培训机构的夸大宣传固然是影响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不少家长误认为孩子“提前不会”就“很难学会”,“别人会”就说明“我不能不会”,“提前学会”就代表“一直领先”。家长之间盲目攀比、层层加码、恶性循环的“剧场效应”,导致不少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学科知识储备不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其实,国家在制定小学课程标准时,就已考虑了学业的适应性问题。如一年级要求的“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就是对幼儿园要求的“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的小步骤、低坡度进阶。笔者发现,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如果学生都是零起点,统一步调完成课标进度没有问题,但是超前学习造成新生水平参差不齐,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节奏;一些提前学过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会了,课堂听讲质量大打折扣,成绩靠前现象也会在三年级之后逐步消失。
当然,零起点不是零准备。家长要树立起一种理念:从“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转变为“为儿童做好准备”,反思自己有没有为孩子做好准备,应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准备。
盲目报班行为不可取,家长要回归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好暑期的亲子生活。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家长可以每天晚上与孩子共同阅读,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识字启蒙方面,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创设学习文字的环境。通过读一读图书的封面标题、找一找生活中的标识符号、猜一猜文字或符号的意思、玩一玩汉字起源的图文匹配游戏、画一画自己的游戏故事,并由家长用文字进行记录等,让孩子感受文字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在数学能力培养方面,家长可以从周围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并学习数量、形状、时间等方面的知识。如在排队购物时,可以设计“这列排队18人,旁边12人,这列减去几个人两边就一样多”等问题,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学习的愿望。
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上小学后“坐不住”,便将孩子送去培训班里“练一练”。其实,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若一味寄希望于培训班甚至忽略孩子的主观感受,可能适得其反。暑假期间,对于专注力不是很好的孩子,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小猫钓鱼》之类的绘本故事,也可以多陪孩子玩一玩下棋、画画、折纸等需要长时间专注才能完成的活动,并设置相应的时间截点。要逐步引导孩子意识到,进入小学后做功课时不能边做边玩。如果在规定时间前完成了小任务或功课,要允许孩子自由安排剩下的时间,体验专心做事、高效利用时间的意义和快乐。
暑假期间,家长要侧重培养的还有孩子的自理能力。一些孩子在小学初期会常常忘记携带文具、课本等,这些都是自理能力不够成熟的表现。在假期生活中,家长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穿衣、洗漱、整理书桌等时,父母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在家里,家长要鼓励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以此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假期的体能准备非常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进入小学,孩子的作息习惯将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在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左右睡眠时间的同时,可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养成孩子准时就寝、按时起床的习惯。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引导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家长在闲暇时间里,应该多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体育游戏,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和习惯,帮助孩子在体能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的过程具有长期性,角色转变具有渐进性,儿童持久且有效的学习需要在充满关爱、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进行。所谓的幼小衔接焦虑其实大可不必,家长首先要表现出即将成为小学生家长的快乐以及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期待,这样孩子才会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之情。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家长要保持教育的定力,对子女建立合理的预期,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性,理性看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尤其当孩子的适应性出现问题时,要以能体谅、肯接纳和有耐心的态度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减少焦虑和不安,帮助孩子做好小学生活的“软着陆”。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董晓娟
本文链接:TOP↑